首页> 正文

500年机器人发展史:一步步赶超人类

点击数:147 更新时间:2017/2/12 16:48:03

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

2月8日,在英国伦敦博物馆里,有一件特殊的「展品」引人驻足--只见一位小婴儿正在空中挥舞着手脚,与科技感十足的展馆显得格格不入:

▲博物馆里的小婴儿

但当你从婴儿的身边走过,你会讶异地发现,这竟然是一个机器人!

▲仿生婴儿机器人

这是伦敦博物馆「机器人展览」的一角,这场盛会有超过100个机器人参展,贯穿了500年来机器人的发展史。今天就借着这些机器人和大家聊聊机器人的发展史。

500年前的机器人

1920年,捷克童话作家卡雷尔·恰佩克(Karel Capek)在他的剧本《罗素姆万能机器人》(Rossum's Universal Robots)里,首次提出了机器人(Robot)的概念,这个词的灵感来自于捷克语中的「奴隶」(Robota)和「工人」(Robotnik)。

在这部话剧的末尾,机器人接管了地球,并毁灭了人类。

▲当时话剧里的机器人还是仿真人类

不过,早在「机器人」这个概念普及的几百年前,16世纪的西班牙工匠们就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自动祈祷的机械僧侣。通过藏在底座里的发条装置,它们会自动地把手放到胸前,向天主祈祷--教徒们利用这种装置,来创造所谓的「神迹」,吸引教众。

▲500年前的僧侣机器人

「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,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,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,名叫亚当。」

上帝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,人类发明了机器人。

1928年,在伦敦工程展览会上,展出了英国首个人形机器人Eric,当时,能够移动四肢、旋转头部、回应语音的机器人,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的观众,被誉为「未来科技」。

▲英国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Eric

时任伦敦科学博物馆馆长的本·鲁塞尔(Ben Russell)不无激动地说:

人类的本能之一就是人格化,我们已经创造出像我们一样的机器。机器人就像镜子,它们可以反映我们自己,告诉我们自己是谁,我们如何思考、又在思考什么,这些都非常重要。

人类对人形机器的热爱与恐惧,都来自与对人类起源的好奇,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,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同样让人着迷。

机器人如何一步步超越人类?

最早,机器人与人类还只是体态上的相似。

在文艺复兴巨匠莱昂纳多·达芬奇的手稿里,有一幅「发条骑士」的设计图,根据其设计,或许能够造出一个身披铠甲,可以挥动手臂的机器士兵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铁壳脑袋的机器人逐渐演化为拥有骨骼、神经甚至面部表情的仿生机器人。

2003年,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引入了为游客提供导游解说的机器人Inkha,虽然长得夸张又简陋,但浓眉大眼的造型、拟人化的口吻为它添色不少。

2014年,日本人研发了能够播报新闻的女主播机器人,可以感知环境的变化,并作出不同的表情。

但这一切,都不能让机器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「人」--它们没有思想。

18世纪末的欧洲,一个下棋机器人曾经风靡一时。这个长得像土耳其人般神秘机器人,在它面前有一个硕大的国际象棋棋盘,无数前来挑战的棋手都铩羽而归。直到几年后,有知晓内情的观众才拆穿了这个骗局--原来在机器人里,竟藏着一位下棋高手!交大网络教育转载

网络教育



上一篇: iPhone7 Plus上的相机是有史以来手机中最好的相机
下一篇: 成人高考报名要趁早
联系我们查看地图微信公众号